当前位置: 庄子 >> 庄子版本 >> 道德经思考四得道的本质是合道
《道德经》思考(四):“得道”的本质是合道而行
大道是不能被占有的,没有人可以得“道”,也没有人可以占有大道,所谓的得“道”之士顶多是合道而行。《道德经》所谓的“善为士者”和《庄子》所谓的“古之真人”是合大道而行的人。这是为什么呢?今天简单聊聊这个话题。
大道是不能被人占有的
大道是不能被人占有的,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真正得“道”,所谓的得道之士都是浮夸之谈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大道对天地万物是公平公正的、都可以使用的,任何人都能使用的东西怎么能被占有呢?能被别人得到吗?张口闭口说自已已经得“道”,这种言谈肯定是浮夸之谈。《道德经》所谓的“善为士者”和《庄子》所谓的“古之真人”是合大道而行的人。天地万物对于大道,不过是天地阴阳交合冒出的火花,是把灵气付之于宇宙万物。假如把电锯看作天,金属看作地,大道就是摩擦能产生火花的规律,万物不过是电锯切割金属冒出的火花,稍瞬即逝。人类对于天地万物,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罢了,怎么能得到和占有大道呢?火花怎么能占有摩擦规律吗?人类能占有大道(规律)吗?只能顺道而行罢了。我们只有合道而行,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靓丽多彩。
“大道”是什么?
学习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不是装点门面的,而是拿来应用的,是为了改造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,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的。假如学习道家文化让人更加迷茫,那学它何用?假如我们认识的“道”不能改造我们的人生观,不能利于我们的工作,我们学它做什么?因此说,我们学习的目的是“合道而行”。有些问题就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:“道”是什么?“道”有哪些特征?怎么才算“合道而行”。
“道”是什么呢?看看《道德经》的描述:什么东西让人既能看之不见、听之不闻、博之不得,又能时时刻刻控制着我们的一言一行?什么东西让天地万物脱离不了它的控制?什么东西能大象无形、大器免成、大辩若讷、大巧若拙、大白若辱?什么东西能随万物演化而演化?什么东西没有生命周期,能永恒存在?什么东西能控制大到九天之外,小到六极之内的方方面面?什么东西能随时代发展而发展,随时代变化而变化?用今天的词汇讲,我觉得只有“规律”比较贴合大道特征,暂时想不到别的词汇能同时兼有大道上述特征。当然,在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的言语里,侧重大道的德性和功用。
在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的言语里,为什么不是具体的大道(规律)本质呢?因为大道是一个相对笼统和模糊的概念,没有人能彻底说清的,大道(规律)太庞大了,是无穷无尽,永无止境的,犹如苍龙变化莫测,未来会走向哪里?没人能说的清楚,即使最顶级的科学家也仅仅利用大道(规律)的一点点,来建立卓越功业。古人观察星空,寻找天地运行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,养育更多人口,这就是那个时期最了不起的成就。今天科技日新月异,迅猛发展,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呢!时也,势也。不同的时代,大道注定有不同的内涵,每个人注定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,假如我们掉进古人的字眼里,把大道停留在星座星空的范围里,不是刻舟求剑吗?
大道(规律)的德性和功用
大道(规律)有哪些德性值得我们学习呢?它内心至虚至静而没有任何私心杂念,清澈的没有半点杂质,以至于天地万物感觉不到它的存在。所以啊,它能大器免成、大象无形、大巧若拙、大辩若讷。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,鸟儿自由自在飞翔于蓝天,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下,也就忘记了仁义、忘记了民主和自由。它公平公正、胸襟宽阔、包容万物,让天地万物平等使用,无所不包,无所不容。大到整个宇宙,小到原子核内部,不论是寒冷的南极还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?不论是茂密的热带雨林还是干旱的沙漠?不论是烈火之内,还是寒冰之上,都能平等使用它。它顺应时代潮流啊,顺万物演化而演化,随时代发展而发展,年前,它成就了以《易经》为代表的阴阳历法,今天它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,进入了原子领域、基因领域、纳米级制造领域。
大道(规律)的功用值得我们学习。天地大道对天地万物:生之蓄之,生有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天地大道(规律)对于天地万物大有作为,舍我其谁?它又不言胜万言,有再大的功劳也不会自夸,通过“顺道者昌、逆道者亡”为天地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。是什么让天地周而复始的运行呢?是什么让大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呢?是什么让天地万物完成生老病死周期循环呢?是什么布云施雨造福万物呢?这就是天地大道,这就是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。可以看出,天地大道蕴含着公平公正、大公无私,真心实意造福天下万物,通过“顺道者昌,逆道者亡”管理宇宙万物,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,让天地万物用之不竭、取之不尽。
怎么才算“合道而行”?
“合道而行”的本质就是“合规律而行”,有两层含义:一层功用含义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,否则必然受到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的惩罚。另一层德性含义:就是合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德性而作,公平公正、大公无私、胸襟开阔、包容万物、顺应时代潮流。两者相辅相成、缺一不可。我们说管理者要德才兼备,有德还得有才,才能造福天下。管理者有德者无才,有才者无德,对天下苍生的危害是一样的。
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讲的大多是合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德性,侧重社会管理。因为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是随万物产生而产生的,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,谁也不知道几百年几千年后会发生什么?哪个圣人也预测不了成千上万年后,几百年后到底有哪些技术成果。但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管理天地万物展示的德性却是永恒的,功于天下、造福天下,为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,内心却至虚至静,不被名利财货权力等外物所累所伤,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因此啊,我们读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应该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去思考,否则站错了思考角度,只能让自己更加迷惑。
“合道而行”的意义
《道德经》讲“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城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。”这里说的“王”就是指的管理者及管理系统。天地万物离不开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的管理,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管理者及管理系统的管理。管理者管理人类社会,怎么才能长治久安呢?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呢?这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。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,《道德经》已经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效法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管理天地万物所展示的德性和功用。
管理者管理天下应该去效法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什么呢?取法天地大道(天地规律)的德性和功用。
在德性层面上:管理者应该公平公正、大公无私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,不会公权私用而为自己谋取私利,内心至虚至静,不会被外物(名、利、权)所累。所以啊,《庄子》说:内心无物,方能主宰万物;《道德经》说:无身方可无患。在德性层面上,无身境界就是管理者管理天下的至高境界,无身方能不被外物所累。尚贤,崇尚空谈,是被名所累;贵难得之货,是被物所累;见可欲,会导致天下思想混乱,这都是圣人所鄙视的做法。所以啊,《道德经》讲:不尚贤、不贵难得之货、不见可欲。
在功用层面上讲:管理者需要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,人们需要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繁衍生息、茁壮成长、安其居乐其业。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怎么来呢?那就是不断完善的法制、与时俱进的制度,能保护忠善良能的人们,打击奸诈邪恶的坏人,让坏人不敢为非作歹。对于背道而驰的豺狼,就该举起猎枪,勇敢斗争,直到彻底消灭它们,天下人民才有好日子。管理者带领带领百姓,尊重科学,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凝心聚力,共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公平公正、大公无私、全心全意人民服务,党的思想就是道家文化真正的传承。新时代,新气象,心领神会道家文化的思想精髓,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,听党的话,为党和人民为分忧解难,这才是“合道而行”真正的意义。
真正意义上的“合道而行”
“合道而行”不是自作清高、批评时政、纸上谈兵,满口虚仁假义,到处推广虚伪的民主自由,这都是对社会毫无任何价值的人。张口谈道,闭口说教,以得道者自居,这是大伪之人。真正的合道而行就是和天地大道德性相合,胸怀天下、淡泊名利、内心恬淡虚静,内心向党,忠于人民,奋发有为。
《道德经》讲: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党的思想是和大道德性相合的。公平公正、不被名、利、权、财货、地位等外物所累,一切尽力而为而又不被外物所累,珍爱自己的自然真性大于外物。在新时代,听党的话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,为人民而作,这才是真正的合道而行。内心向党,忠于人民,大有作为、奋发图强,才是道家文化在新时代的真正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