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庄子 >> 庄子版本 >> 庄子名言名句则,建议收藏,终身
庄子名言名句
1、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(泉水干了,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,相互用嘴吐气,用吐沫相互沾湿,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,相互忘掉。)
2、仁义之端,是非之途。
3、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
4、名也者,相轧也;知也者,争之器。二者凶器,非所以尽行也。(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;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。两者是凶器,是不能够尽行的。)
5、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在涯随无涯,殆已;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6、“彷徨乎尘垢(世俗)之外,逍遥乎无事之业”——–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,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,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,但对民族却是杯具。
7、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
8、名也者,相札也;知也者,争之器也。
9、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于俗。
10、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。
11、人莫鉴于流水,而鉴于止水。
12、朝受命而夕饮冰。《人间世》(更多庄子名言尽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)
13、众人重利,廉士重名,贤人尚志,圣人贵精。
14、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(濠水小桥)之上,庄子曰:鲦鱼出入从容,鱼之乐也。惠子曰:子(您)非(不是)鱼,安知(怎样知道)鱼之乐?庄子曰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!”——庄子是直觉(神遇)主义者,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,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。
15、其嗜欲深者,其天机浅。
16、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也。
17、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道,此谓坐忘”(不奔走操劳,去掉聪明才智,忘掉肉体,摒弃知识,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,这叫做坐忘)——一个“忘”字,是中国人处理人生危难的绝招。
18、顺我者生,逆我者死。
19、“今世俗之君子,多危身弃生(危害身体,捐弃生命)以殉物(牺牲于外物),岂不悲哉”——–庄周主张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(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),其思想超越了时代。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。
20、故跖之徒问于跖曰:“盗亦有道乎?”跖曰:“何适而无道邪?夫妄意室中之藏,圣也;入先,勇也;出后,义也;知可否,知也;分均,仁也。五者不备,而能成大盗者,天下未之有也。”
21、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合一。
22、鉴明则尘垢不止,止则不明也。久与贤人处则无过。《德充符》
23、存己而后存人。
24、生有涯而知无涯。
25、“不乐寿,不哀夭,不荣通,不丑穷”——庄子此语的意思是,不以长寿为乐,不以早夭为悲,不以通达为荣,不以穷困为耻。随遇而安,知天乐命,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。
26、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
27、方其梦也,不知其梦也。梦之中又占其梦焉,觉而后知其梦也。《齐物论》
28、故绝圣弃知,大盗乃止。
29、臭腐复化为神奇,神奇复化为臭腐。故曰:通天下一气耳。——《庄子·知北游》
30、盖之如天,容之如地。
31、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32、人皆知有用之用,莫知无用之用
33、士有道德不能行,惫也;衣弊履穿,贫也,非惫也,此所谓非遭时也。《山木》
34、“形(肉体)固可使如槁木(枯木),心固可使如死灰”——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,如佛教成佛之涅盘,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?
35、偃鼠饮河,但是满腹。
36、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
37、孝子不谀其亲,忠臣不谄其君,臣子之盛也。——《庄子·天地》
38、形固可使如槁木,心固可使如死灰。
39、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能够保身,能够全生,能够养亲,能够尽年。《养生主》
40、鲁酒薄而邯郸围。
41、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过隙(白马跳过缝隙),忽然(一晃而过)而已”——西方人相信天堂,印度人相信循环再生,中国人只相信现世,所以,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。
42、见笑于大方之家。
43、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言。《齐物论》
44、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。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,此谓诚忘。《德充符》
45、“入兽不乱群,入鸟不乱行”(与野兽共处,而不惊动兽群;与飞鸟共栖,而不惊动鸟群)——讳迹韬光,深谋大略,不惹人注目,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。
46、“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《秋水》
47、吾以天地为棺椁,以日月为连璧,星辰为珠玑,万物为送賷。吾葬具岂不备邪?《列御寇》
48、其作始也简,其将毕也必巨。《人间世》
49、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:“自伐者无功,功成者堕,名成者亏。“《山木》
50、不以物挫志。——《庄子·天地》
51、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。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”(治世的最高境界是,不崇尚贤才,不重用能人。君上如树枝无心于上,百姓如野鹿无拘无束)——蒙昧时代是庄子的理想社会,他为什么不致力于构筑新的自由社会?中国人缺少创造性吗?
52、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在涯随无涯,殆已;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《养生主》
53、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无道,圣人生也。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。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;祸重乎地,莫之知避。
54、真者,精诚之至也,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
55、大寒既至,霜雪既降,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。——《庄子·让王》
56、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
57、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。
58、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,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《养生主》
59、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。
60、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
61、缘督以为经,能够保身。
62、夫小惑易方,大惑易性。——《庄子·骈拇》
63、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,且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《山木》
64、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,则必不胜任矣。
65、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
66、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;万物虽多,其治一也;人卒虽众,其主君也。君原于德而成于天,故曰,玄古之君天下,无为也,天德而已矣。
67、指穷于为薪,火传也,不知其尽也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68、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——《庄子·田子方》
69、“不为轩冕肆志,不为穷约趋俗”(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,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)——如此高洁之士,只能钦佩,不能学习。
70、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
71、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无道,圣人生也。方今之时,仅免刑焉。福轻乎羽,莫之知载;祸重乎地,莫之知避。《人间世》
72、“黄帝之治天下,使民心一(单纯),民有其亲(亲人)死不哭”——放达乐观,所以,藐视死亡。不一样于西方人营造死后世界——天堂与地狱,中国人对待死是纯世俗的,只但是圣人能超越恐惧。
73、来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。
74、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
75、《诗》以道志,《书》以道事,《礼》以道行,《乐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阴阳,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
76、“绝圣弃智,大盗乃止;摘珠毁玉,小盗不起;焚符破玺,而民朴鄙;剖斗折衡,而民不争”(抛弃仁圣知识,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;毁掉珍珠宝玉,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;烧掉契约,砸烂玉玺,人民自然朴素无欲;打破容器,折断秤杆,人民自然不争)——反知识,反礼貌,反竞争,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。
77、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。
78、“同与禽兽居,族与万物并。恶乎知君子小人哉,同乎无知。其德不离,同乎无欲,是谓素朴,素朴而民性得矣”(与禽兽共同生存,与万物共同生长。不分君子小人,大家都无知;真实人性得以守住,大家都无欲,这叫做返璞归真。返璞归真,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)——返璞归真,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,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。
79、巧者劳而知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。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,虚而遨游者也。《列御寇》
80、相与于无相与,相为于无相为。——《庄子。大宗师》
81、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。
82、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——《逍遥游》
83、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。《齐物论》
84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;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《人间世》
85、夫大道不称,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谦,大勇不忮。道昭而不道,言辩而不及,仁常而不成,廉清而不信,勇忮而不成。《齐物论》
86、大知闲闲,小知间间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87、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!《外物》
88、“多男子(男孩)则多惧(担心),富则多事,寿(长寿)则多辱”——庄子倒是想得开,他从反面看待人们的世俗行为,阿Q乎?庄子是阿Q的精神导师。
89、“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,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,可不哀邪!”(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,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,太悲哀了)——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,但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?
90、众人重利,廉士重名,贤人尚志,圣人贵精。《刻意》
91、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。
92、众人重利,廉士重名。
93、“乘夫莽眇之鸟,以出六极之外,而游无何有之乡,以处圹垠之野”(乘骑渺茫之鸟,出于宇宙深处,遨游于虚无之境,倘佯于无限之野)——这是想象中的自由,精神的自由,不一样于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——社会的自由,政治的自由,现实的自由。
94、“古之人,外化而内不化(外表顺从世俗,内心独立不羁)”——庄周是中国极少的有个性的人,但他的个性不敢声张。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国庆期间做白癜风检查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ihaoqc.com/zzbb/172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