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庄子 >> 庄子版本 >> 新书简介庄子的跨文化编织自然
新书简介
书名:《庄子》的跨文化编织
——自然·气化·身体
作者:赖锡三
出版社:(台北)台湾大学出版中心
出版年:年1月
ISBN:----4
定价:新台币元
内容简介
本书针对《庄子》三核心主题:「自然、气化、身体」,进行古典新义的跨文化编织。透过古典与当代、东方与西方的经纬交织,施行了一种形式变形、意义创造的思想演化工作。本书尝试将海德格的诗意存有、梅露庞蒂的身体现象、本雅明的灵光气韵、伯梅的气氛美学等当代跨文化资源,择取合宜脉络植入《庄子》文脉肌理,形成差异重复的思想接枝试验。笔者曾提出道家式存有论,本书进一步将其重建为具体、差异、活力的物化美学。本书的自然、身体论述,将过去对《庄子》天/道/心/性,朝向超越形上学的纵贯诠释,给调节为物化美学的水平超越。水平式超越,不离于身体与自然经验,亦不离社会伦理、历史文化,不属西方传统形上学的超越意义,而契近身体现象学所描绘的身体与世界共在、人文与自然交缠的经验自身。总言之,本书一则阐发《庄子》的自然美学之身体经验,二则阐发《庄子》「道无逃物」的物学转向。三则将《庄子》「即气化即物化」经验,带向自然与人文的「天人不相胜」之两行运动。于是,自然美学与权力批判不分两途,而有秘响旁通之曲径幽通。
目录
自序 迈向永未完成的跨文化道路
第一章导论:《庄子》与朱利安相遇于浑沌之地--中西跨文化对话的方法论反省
一、缘起:张隆溪、毕来德、何乏笔对朱利安的质疑
二、绕道中国的争论:是阻碍还是开启「跨文化」通道?
三、差异与间距的分辨:从「形上学」到「非形上学」的转化
四、「间距」开启「之间」:乞灵于老庄流变、空虚之道
五、朱利安的「间距」与《庄子》的「两行」
六、朱利安的「之间」与《庄子》的「浑沌」
七、文化生命与个人生命都需要「卮言流变」与「养生之道」
八、结论:朱利安的「间文化性」vs.何乏笔的「跨文化性」
第二章《庄子》自然观导论:多元考察与跨文化反思
一、科学意义的客体对象自然观:唯物论遗忘了存有生机
二、牟宗三的主观境界型态自然观:唯心论减杀了存有活力
三、郭象独化自然观与海德格的差异:自生适性遗忘物化交融
四、杨儒宾「玄化山水」诗画观与《庄子》「即物而道」的再反思
五、徐复观将山水画与《庄子》理解为自然/人文二元论的再检讨
六、何乏笔对自然山水、平淡美学的跨文化诠释与《庄子》的当代性
七、结论
第三章先秦道家的自然观:重建老、庄为一门具体、活力、差异的物化美学
一、道家「自然」关涉人事与万物相会兴发的世界观
二、《老子》「道法自然」的具体存有论与观复美学之重建
三、《庄子》天籁物化的差异存有论之一、多景观
四、结论:「道法自然」落实为「与世俗处」的美学拯救
第四章《庄子》艺术思维与惠施技术思维的两种差异自然观:与海德格的跨文化对话
一、庄周与惠施的生死至交之友情
二、〈齐物论〉批判论辩和惠庄三辩并不矛盾
三、惠施之「知」与庄周「无知之知」两种思维差异
四、惠庄三辩的解剖:鱼乐与否、有用无用、有情无情
五、惠施、庄周与海德格的可能对话:技术与艺术的圆通无碍
六、结论:古典新义的惠庄新语境之必要
第五章《庄子》的死生一条、身体隐喻与气化永续:以自然为家的安身立命
一、人生可被描述成亲友连环凋零的「死亡书写」:命限与自然
二、死亡带来「倒悬」之苦的隐喻:粉身碎骨与茫然无知
三、死与生之隐喻:落叶归根、罔两问景、少小离家、髑髅至乐
四、真人的基本配备:死生无变于己、入于不死不生
五、面对死亡只有任放、不能藏身:大冶铸金和夜半力士的隐喻
六、结论:《庄子》与神话的生死观别异:形灭神灭不灭
第六章《庄子》身体观的三维辩证:符号解构、技艺融入、气化交换
一、老庄整全之身的原型来源:神话的流动变形身体
二、符号身体的规训与支离:礼教之身与名言交缠的洞察
三、技艺身体的融入与觉察:技进于道的庖丁
四、气化身体的感通与交换:游乎一气的真人
五、结论:气化之身与符号之身在人间世重新遇合
第七章《庄子》「即物而道」的身体现象学解读:与梅洛庞蒂的跨文化对话
一、从毕来德对《庄子》之「道」(事物之运作)的翻译说起
二、「有无同出而异名」是道家「物化存有论」的美学隐喻
三、统合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绘画是具体存有论的空间性表达
四、当代绘画的突破:视觉重启、轮廓爆破、线条变形、色彩气氛
五、以绘画解读〈齐物论〉:道未始有封、言未始有常、物未始有畛
六、绘画世界:深度空间与身体感知的混搭侵越
七、「庖丁解牛」技艺与神人「听之以气」的身体交换景观
八、永未完成的结论:生生不息的气化世界与不可完成的绘画运动
第八章《庄子》的自然美学、气化体验、原初伦理:与本雅明、伯梅的跨文化对话
一、《庄子》「与物相游」的自然美学与赏物倾向
二、跨文化视域看《庄子》自然、气化、身体的古典新义
三、本雅明的气韵体验和自然美学
四、本雅明的气韵体验与海德格的大地拯救
五、本雅明与波特莱尔对自然神殿的震颤体验与感通冥合
六、伯梅「气氛美学」对「气韵美学」的十字打开
七、气氛美学中的自然、身体、空间、世界之难分难解
八、结论:《庄子》的自然美学与气氛伦理
第九章结论:《庄子》跨文化编织下的「自然.气化.身体」图象
一、跨文化的《庄子》图象:永未完成的文之悦
二、跨文本、跨文化编织的意义创生与演化
三、跨文化交织与文化主体性的有机共生
四、「自然.气化.身体」交织经纬与跨文化图象
附录(一)《儒门内的庄子》与「跨文化台湾庄子学」
一、缘起:奇书连连
二、「庄子儒门说」深藏儒者救治儒学的「儒怀」
三、《儒门内的庄子》的「史识」与「文心」:第二与第三波庄学修正之观察
四、《儒门内的庄子》的几个批判性观察
五、结论:「儒门外的孔子」与「儒门内的庄子」相视而笑
附录(二)海德格存有学对技术、科技的现代性批判:形上解构、重返自然、诗意栖居
一、导论:科技的危机吓不了人吗?
二、海德格对技术本性的追溯:希腊人原初经验的回归与重现
三、海德格对现代技术的本质之分析、反省与批判
作
者
简
介
赖锡三,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。
出版《庄子灵光的当代诠释》、《丹道与易道》、《当代新道家》、《道家型知识分子论》等专书。以重建「当代新道家」和「跨文化庄子学」为工作重点。
欢迎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ihaoqc.com/zzbb/17237.html